2015.12.29 郝明義新書法表會@紐約

前天去聽郝明義《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在紐約的新書發表會,記錄一下幾個點:

l   他提倡台灣人應該保有「海洋心態」
許多人問他說,台灣不是本來就是四面環海嗎,如此會什麼還要用假設句?在他的觀察,現在大多數台灣人還是比較抱持著「陸地心態」。郝明義大抵是從經濟史的角度出發,在過去中國尚未開放之前,台灣人無法西進中國,因此往世界各地跑,我們的視野基本上是全球的。



然而在中國開放之後,台灣人一窩蜂地西進,再加上近年來執政黨區域經濟整合的政策方針,台灣似乎真的有種被鎖進中國,鎖進陸地的感覺。中國的重要性不容抹滅,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在原有往世界各地發展的力道減弱了不少。

或許這兩張圖像不能代表全部,但程度上還是把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趨勢表現出來,侷限性也可見一斑。因此回到海洋心態,就是重新把世界放入我們眼界。
另外,提倡海洋心態也在於強調海洋的包容性。在陽光的照射下,海水是藍藍綠綠的,而不僅僅是純藍或純綠,因此也藉此希望台灣不要被顏色綁架。


l   一個承載進步價值的論述從提出來到在社會上被討論,甚至於能夠廣泛被接受,所需要的時間大概是20年。(讓我想到PB其實也是一樣,從2005Josh Lerner他們開始在美國推動PB至今也經過了十個年頭)。


l   郝明義觀察到台灣目前的問題其實是階層的問題,並且以35歲(也就是1980年)做為一個明顯的年齡線,區分了不同年齡階層的價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