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訊到知識、從知識到知識分子


王丹老師的〈資訊到知識之間的距離〉及〈從知識到知識分子〉[1] 這兩篇文章可說是寫出了我想努力的方向。

首先先看看王丹老師是怎麼說的吧!


我有個也許激進的想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是會變得愈來愈笨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資訊其實並不是知識,他只能說是知識的原料而已。在資訊與知識之間有著很深的鴻溝,而能夠從資訊變成知識的橋梁就是思考。只有通過思考,原料才能加工成產品,資訊才能變成知識。可是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忙於應付大量的資訊,哪裡還有時間去思考呢?沒有了思考,我們只剩下資訊。結果就是,也許我們博學,但是我們沒有觀點;也許我們聰明,但是我們沒有智慧。
資訊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數量與質量往往並不是比翼齊飛的。資訊愈多,風險就愈大,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可能把自己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而且,資訊愈多,我們愈有可能無所適從。……
所以,知識不能簡單地複製,應當咀嚼,而且要自己去實踐,這樣才能轉化為知識。
以上節錄自〈資訊到知識之間的距離〉


我認為,一個人從掌握知識到成為知識分子,之間其實有很漫長的道路,需要很多的努力。這樣的過程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做為一個學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廣泛吸收資訊,增加自己的資訊數量,作為未來發展的一個必要基礎。……
第二個階段,就是做為學者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資訊經過整合,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我們對於撲面而來的大量資訊以已經知道有所選擇,也了解了哪些是自己需要的,那些是沒有必要去掌握的。……
第三個階段的任務,就是要把知識變成思想。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很多的休養,已經不是大部分學者可以達到的了,因為它要求的已經不僅僅是學習能力,而是人的內在素質。漢娜.阿倫特說過:「與思想聯繫在一起的不是求知,而是為人的方式。」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強調的也是讀書人如何完成「內聖」這個終極目標,東西方的哲學都看到,真正的思想,是與完備的人性聯繫在一起的,僅僅有大量的知識,而有人格的欠缺,是談不上思想的。那些只會賣弄別人的理論,拿不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的人,儘管飽讀詩書,但是並不是思想家。……
第四個階段,就是一個具備了資訊、知識和思想的人,他一定要有社會關懷,對正義有不迴避的堅持,對他人有深刻的同情。他的知識和思想,一定圍繞著與現實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有關的核心組織與開展。……如果一個思想者,只是閉門讀書,不去關心現實,他就只是一個思想者,而不是知識分子。這,也是西方對知識分子的基本定義的內涵。
總結一下,走向知識分子的道路,我們可以看到,它不僅是一個從資訊到知識到思想到關懷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學生到學者到思想者到知識分子的過程。這是一條艱苦的道路,也是一條光榮的道路,因為社會進步,知識分子的作用永遠是舉足輕重的。
以上節錄自〈從知識到知識分子〉


對於王丹老師所提出的這四個階段,大體而言我是同意的,也是在成為知識分子中一條可能的路徑。只不過對我而言,更符合我過去的學習經驗、更符合我的調性的路徑應該是將第四個階段往前提到第二個階段,因而將會是從「做為學生」到「具有社會關懷」再到「做為學者」才到「將知識變為思想」。一個知識分子的問題意識必定與其社會的核心關懷有高度正相關;選擇成為哪一個領域的研究者很大程度也反映了研究者本身對社會所採取的態度與社會關懷。所以對我來說,一個基於自覺的學者應當是具備社會關懷的,否則它就只是technician而不是intellectualDoctor of Philosophy中的Philosophy也沒有太大意義了。




[1] 這兩篇文出自王丹(2007):《王丹看美國的人文與自由》一書。

留言

熱門文章